驸马要上天(太平公主从淑女到心机女,中间经历了什么)
那是因为太平公主的丈夫被武则天处死。23岁过后的太平公主就开始放飞自我,公开养情人,出轨朝中大臣,梦想是当女皇帝。她是历史上最有权利的公主,父亲和母亲都当皇帝,还有两个哥哥当皇帝。
太平公主一生只有49年,跟她母亲武则天(82岁)相比确实差太多。但是太平公主的人生可以分为两部分,上半生是她23岁之前的人生,她是一个单纯的女人,以夫为天。下半生是从23岁过后,她开始放浪不羁,并成为一个心机女。
她的转变只有一个原因,第一任丈夫的去世。来看看太平公主短暂的一生,或许就能明白她的人生轨迹。
太平公主初长成,和表哥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。
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最小的女儿,也是当时唯一的女儿。太平公主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,她的父母都当过皇帝,还有两个哥哥都当皇帝。
当时唐朝一直有跟吐蕃联姻,唐朝公主也会下嫁到吐蕃。大概在太平公主五六岁的时候,吐蕃使者就来请求迎娶太平公主。作为父母的掌上明珠,武则天和李治自然舍不得让太平公主远嫁。只要这一嫁,估计一辈子都回不到长安。
但是吐蕃那边也得找个借口推辞。武则天之前自己也出过家,于是就想个办法,告诉吐蕃使者:太平公主的外婆几年前去世,太平公主很孝顺,就出家为尼了。为了让吐蕃使者更信服,武则天还日夜赶工建了一座道观,把太平公主送了进去。
吐蕃使者不信也得信。太平公主当时虽然小,但是她一定是明白父母的良心用苦,也一直相信父母是爱她的,不会拿她当政治牺牲品。
转眼太平公主16岁了,长得亭亭玉立,眉宇间很有武则天的风范。女大当嫁,即使公主也如此。武则天就开始给太平公主物色驸马了。驸马人选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,毕竟武则天喜欢,还得太平公主喜欢。
太平公主情窦初开,她是要嫁给爱情的。后来经过层层筛选,太平公主选择了自己的表哥薛绍为自己的驸马。
薛绍的母亲城阳公主是李治同母的妹妹。由于长孙皇后去世得早,城阳公主一直是在李世民的抚养下长大的。李世民向来疼爱城阳公主。城阳公主也是经历两段婚姻,薛绍是她和第二任丈夫所生的孩子。
城阳公主在薛绍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。所以当太平公主下嫁过去的时候,这个姑姑兼婆婆早就不再了。
太平公主和薛绍志同道合,夫妻感情和睦。他们结婚七年就生了四个孩子。这个时候,太平公主就是一个以夫为天的女人,她不是在生孩子,就是在生孩子的路上,把自己的小家庭照顾得井井有条。
如果没有意外,估计他们还会多生几个孩子。
688年末,武则天的势力如日中天,称帝的声音越来越大。这个时候各种反对声音开始出现。薛绍还有两个兄长,一个薛顗,一个薛绪。本来作为外戚,皇帝再怎么轮也轮不到薛家。这个时候聪明的人都是避而远之。
薛绍的哥哥薛顗跟李世民的孙子李冲交情不错。(李冲是李世民第八个皇子李贞的儿子)李冲就写信告诉薛顗,如果武则天登基他一定起来谋反。希望薛顗可以和他并肩作战。薛顗积极反应,开启招兵买马,各种部署。
当时武则天的两个儿子都不敢吭声,甚至都想跟武则天姓“武”。一个外戚居然敢跟着谋反。事情败露后,薛顗和薛绪都被当场处死。
薛绍什么都没有做,但是武则天并不打算放过他。武则天确实准备登基称帝,她需要巩固自己的政权。如果连自己的女婿都敢反对她,她还要怎样下去。薛绍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。
武则天杀鸡儆猴,她把薛绍仗打一百,然后关了起来。太平公主一开始还没有觉得事态严重,一直都认为武则天一定不会把薛绍怎么样。毕竟薛绍根本没有参与谋反,甚至对谋反的事情一无所知。当时太平公主和薛绍最小的儿子尚在襁褓中。
但是太平公主怎么算也算不出武则天的狠心。武则天把薛绍关了起来,但是不给他吃饭。就这样,年仅29岁的薛绍被活活饿死在狱中。薛绍的死等于给那些反对武则天称帝的人敲醒了警钟。只要敢反对,任何人都只有一条路。
薛绍的去世对太平公主打击非常大,她好像从天上掉下来了。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最小的孩子,从小都倍受宠爱,要什么就有什么。她实在不敢相信,自己深爱的男人会被自己的母亲迫害致死。一边是爱情,一边是亲情,这件事对她来说实在是太残忍了。
武则天明明知道薛绍是冤枉的,但是她必须得这样走。后来为了安慰和弥补太平公主,武则天给她各种物质上的补偿,打破唐公主食封不过三百五十户的惯例,将她的封户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户。除了物质的补偿,还一直在帮她物色新的驸马人选,弥补她感情的空缺。
二嫁武攸暨,公开包养男宠,出轨朝中大臣。
薛绍死后没多久,武则天就帮太平公主找到了新的驸马。当时太平公主才23岁,确实没有守寡一辈子的理由。
这次驸马的人选不是太平公主的选择,完全就是武则天一手操办的。当时武则天登基在即,到时候李氏家族成员一定会出来反对的。这些反对的声音最后都会被一一铲平。所以,这回无论如何武则天都不给太平公主找跟李氏有亲戚关系的人选。
武则天深谋远虑。她知道自己登基以后,一定会大力提拔武氏家族。所以,她决定从武氏家族中给太平公主选择一个驸马。
武则天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,还有一群堂哥,武则天的侄子众多。武则天选择堂侄武攸暨作为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。
当时武攸暨已经有妻子了。但是武则天就是看中武攸暨,觉得他是驸马的最佳人选。武攸暨本身性格谨慎谦让。但是太平公主身份高贵,不可能嫁给他当妾。
于是武则天随便找了个借口,处死了武攸暨的原配妻子。又是一条无辜的生命!最后,让武攸暨明媒正娶了太平公主。
太平公主下嫁给武攸暨仅仅两个月,武则天登基。武氏家族的势力也达到了顶峰。
对于第二段婚姻,太平公主并没有多少期待。武攸暨也是她的表哥,也算是旧相识,彼此都是知根知底的。武攸暨胆小,娶太平公主也不是他的本意,他也不敢管太平公主。
在经历了薛绍的去世,太平公主内心对武则天是很不满的。但是这种不满只能藏在内心,她害怕万一有什么不测,可能母亲也会拿自己的开刷。所以表面上,太平公主对武则天毕恭毕敬。
武则天登基后,太平公主开始参与政务。可能是出于对女儿的愧疚,武则天放手让她参与政务,但是不让太平公主说出去。
太平公主自然明白其中的厉害,不仅母亲会让她死,很多人也都盯着她。只有把手中的权利牢牢抓住,才可能保平安,才可能保命。
太平公主畏惧母亲,因而行事比较收敛,对外只大肆装修府邸,购买别业。然后就是公开养情人,直接就是给武攸暨戴绿帽子。武攸暨是哑巴吃黄连,有苦说不出,过得特别憋屈。
太平公主还经常出轨一些朝中大臣。她出轨的人可不是随便选择的,每个人都可以来帮忙巩固她的权利。虽然如此,太平公主还是有履行作为武攸暨妻子的一些责任,比如为他生下四个孩子。
这四个孩子是不是都是武攸暨所生的,我们不得而知,反正都记在他的名下。
慢慢,太平公主就有了自己的铁杆死党。为了巴结武则天,她甚至为年近80岁的武则天找来17岁的男孩张昌宗和20岁的张易之。张氏两兄弟其实就是太平公主安插在武则天身边的,帮她打听消息的。
父亲和母亲都是皇帝,两个哥哥也都当过皇帝,太平公主的内心一定也有一个当皇帝的梦!
武则天身边还有一个很厉害的女人,上官婉儿,她是武则天的助手。随着武则天年纪越来越大,人也变得懒散了。武则天开始让太平公主、上官婉儿和张氏兄弟参与政务,他们四个都有属于自己的权利。
后来武则天开始考虑继承人选了,她一开始打算立武三思为太子。李武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。最后,武则天听了狄仁杰的意见,立李显为太子。
可见,至始至终武则天在继承人的选择上都没有考虑到太平公主。
太平公主虽然嫁给武攸暨,等于就是武家的媳妇,但是她是李唐皇室的公主,她姓李,骨子里还是更支持李氏的。
张昌宗和张易之眼看武则天随时都要驾崩了,他们也在着急,让靠山倒了自己什么都没有。什么都没有就算了,这几年他们得罪了不少人,就怕有人秋后算账。为了权利,张氏兄弟也是各种胡作非为,把太平公主和李家都给得罪了。
太平公主觉得张氏兄弟已经成为了最大的威胁,就怕武则天突然去世,张氏兄弟篡改圣旨。于是,太平公主联合张柬之等五位重臣直逼武则天的寝宫。
张氏兄弟当场处死,82岁的武则天被迫退位,李显登基。太平公主由于参与诛杀二张兄弟有功,而受封“镇国太平公主”,其兄李旦封“安国相王”,开府,封五千户。
权倾朝野,和李隆基斗智斗勇。
李显登基后,对太平公主一直是很照顾的。如果,太平公主从此不管朝廷大事,她一生肯定能保太平的。可是,她骨子里的倔强是遗传武则天的。这么多年的历练,让她只想往上爬,最好能爬到最高处。
李显确实没有什么能力,韦后和安乐公主掌握政权。李显最后还被妻子和女儿的一碗毒汤饼害死。
韦后和安乐公主都不想让太平公主参与政务,但是太平公主又不想放手。
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起草拟遗诏,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太子,皇后知政事,相王李旦参谋政事,试图在韦后与皇族之间谋取平衡,但宗楚客与韦后党羽商议,改相王李旦为太子太师,架空了李旦,打破了这一平衡。
平衡一旦被打破,那就只有武力解决。太平公主无论如何是李唐的公主,她明白只要天下在李氏手里,就有她的天地。如果韦后当权,她的下场不容乐观。
李旦的儿子李隆基,有勇有谋。太平公主对这个侄子寄托希望,她派出自己的两个儿子参与唐隆政变。在政变中,李隆基取得了胜利,韦后、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都被杀。
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一起拥立李旦登基。李隆基被立为太子。
这个时候局面,好像又回到了李显登基的时候。太平公主还是太平公主。不同的是李隆基是个有能力,有魄力的太子。
太平公主考虑得很长远,哥哥当皇帝她可以继续权倾朝野,毕竟李旦也没有什么本事。
如果李隆基将来当皇帝,局面估计不是她可以控制的。将来的她,可能会陷入被动的局面。与其坐以待毙,不如主动出击。毕竟高高在上的样子实在太好了。
当时如果按照长幼有序立太子,应该是李成器当太子。但是,太子位是李成器主动让出来的。太平公主就拿这说事,认为李隆基没有当太子的资格,还在他身边安排了很多耳目。
对于姑姑太平公主的做法,李隆基心知肚明,他觉得很不安。李隆基知道自己的姑姑是个很有野心的人,甚至也想学奶奶当皇帝。
太平公主开始对李旦各种劝,让他废了李隆基,还各种黑李隆基。李旦对自己的妹妹也是很了解的,每天都被吵得不得安宁。为了让她死心,他提前退位,让李隆基登基。在这一年,武攸暨去世。
这个时候,太平公主还是不愿意死心,不愿意收手。她有了自己党派,甚至在朝廷之上跟李隆基针锋相对。李隆基毕竟不是李显也不是李旦,他不可能让太平公主这样放纵。铲除太平公主成为了当务之急。
公元713年,李隆基和郭元振、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,诱杀了太平公主的部分党羽。太平公主出逃。李旦出面为太平公主求情,李隆基拒绝。太平公主最后被赐死在家中。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。薛崇简因为平日屡次谏阻其母太平公主而受到责打,所以例外地被免于死刑,李隆基赐他姓李,并准许他留任原职。
结语:太平公主从小要走的路线是淑女路线。她找到一个英俊有才,门当户对的男人嫁了。从此,岁月静好,相夫教子,儿孙满堂。她的第一段婚姻看起幸福,其实也是政治婚姻。
当第一任丈夫沦为政治的牺牲品后,太平公主开始放飞自我,她想要更多的权利。她不再安于现状。可能是出于自我保护意识,也可能是本身对权利的向往,武则天的女儿,自然有武则天的基因。就这样从一个单纯的淑女到心机女一步一步转化。
当初的太平公主是不是有别的选择吗?如果她在第二段婚姻中,依然当贤妻良母,她是否能够善终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