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悠人体艺术(为什么林语堂说“西方的艺术来自于女人,中国的艺术来自于山水”呢)
自诩为“两脚踏东西文化”的林语堂在《吾国与吾民》中这样说:“中西艺术最显著的差异,在两方灵感之不同,这就是东方感受自然之灵感而西洋感受女性人体美之灵感。”诚哉斯言,其实只要对东西方艺术史稍微有所了解的人对此理解也并不难,这种东西方艺术之间天堑之别源于各自不同的文化本元的底色之异。
德拉克罗瓦《自由引导人民》
对西方艺术来说,最经典的主题总是与人(或者说神)息息相关,而尤其女性更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份量。“崇拜人体尤其崇拜女性人体美是西洋艺术卓绝的特色”,林语堂的这句话对西方油画的艺术特色的定位十分准确。一部西方艺术史,对女性全方位的推崇和描绘是有目共睹的,这与人类传统宗教文化心理有着密不可分的瓜葛,既和原初的母系社会有关,更与宗教上的圣母情结和神话中的女神象征等紧密相连。而且在艺术世俗化的进程中,女性在西方艺术表达中以女神的形象出现最为普遍,在西方的主流价值观中许多都是以女性形象来概括其中的文化内涵,比如自由女神、美惠三女神等等,莫不如事,已成共识。
自由女神像
而中国的艺术更讲究师法自然,这种审美价值追求与中国人性格中的内敛含蓄委婉的特质相吻合,更与中国人信仰中的泛神论乃至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息息相关。于是在中国传统的艺术中,对山水的描绘情有独钟乐此不疲,随着士大夫这个阶层的出现,绘画这种艺术成为抒发性灵的最佳载体,而且越来越成为文人士子的一种自觉追求,并在这种表达中渐渐地摆脱了真山真水的束缚,更趋向于符号化纯粹化,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最大的艺术特色。
展子虔《游春图》
范宽《溪山行旅图》张大千《桃源图》
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深入,这两种不同的艺术之间的隔空互动,尽管有龃龉,但各自取长补短相互印鉴是主流,都曾经有力地促进了各自的发展,也推动了东西方之间文化的融合和精神的互通,这应该是一个乐见其成的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