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时候交九(农村俗语“冬至交九,一九二里多,二九五里半”,到底啥意思)
农村俗语“冬至交九,一九二里多,二九五里半”,到底啥意思?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。
也就是说:冬至节气己过,从这一天开始正是进入“数九寒天”了,天气会一天比一天寒冷,其中在“三九”,也就是冬至节气后的第19天到27天,即2019年1月份的中旬这个期间是最寒冷的。(2020年的1月也很快就要来临了)在民间一直有着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而在南北方地区冬至节气还有着不一样的习俗,比如在北方有冬至节气吃饺子、馄饨、面条的习俗。估计不少人都听说过“吃了冬至面,一天长一线”这句老俗语,那你可知道“一线”到底有多长呢?是多少分钟呢?
(1)“吃了冬至面,一天长一线”,一线是指什么?到底多长?
我来告诉你,冬至和夏至是两个十分重要的节气,在夏至节气当天,是一天白昼时间最长、夜晚时间最短的一天,民间流传着“吃了夏至面,一天短一线”的俗语。而在冬至节气则刚好相反,是一年中白昼时间最短,夜晚时间最长的一天。同样也流传着“吃了冬至面,一天长一线”的法说。
那这句俗语是什么意思呢?
这是老祖宗总结出来关于一天中昼和夜晚时长相关的一句老话。意思就是说:到了夏至节气以后白天的时间就慢慢变短了,而夜里的时间就长了一些了,也就是说天亮的时间推还了,而天罢却逐渐提前了。而到冬至节气的时候,天亮慢慢提前了,而天黑却延迟了。而这个“一线天”指的其实是过去农妇人家做衣服、缝被子所用到的棉线,一线的长变也就差不多是一米左右。
在过去,妇女是不用去外面干活的,而每天忙完家务活以后,那就是做针线活了。像纺纱织布,缝补衣服、纳鞋底、绣花等等。现在农村人都保留着“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”的习惯,早上雄鸡报晓,太阳出来的时侯,就会起床了。看到太阳落山了,也就回家了。到了冬至天节气以后,每天都会比前一天多用一根线,说明每天白天的时间从冬至以后就开始慢慢变长了。那么“一线”到底有多分钟呢?
(2)一天长一线,一线到底是多少分钟?
我来告诉你,就是一分多钟。在冬至节气以后每天就要提前一分半钟,而夏至节气以后每天会比前一天延迟一分半钟。
在有些地方有着“冬至交九,一九二里半,二九五里多”的俗语,其意思是说在冬至节气当天就开始数九了,然后每天白天的时间就会延长,等到了一九结束的时侯,就要比冬至当多走二里半的距离。而等到二九结束,就能多走五里多地了。而一里地就是500米,二里半就是1250米。人步行的速度算下也大约17分钟左右。由此可见,一天长一线具体的时间应该是在两分钟以内。
谢谢!